近来,央视《新闻直播间》重视报导安溪无人化栽培蔬菜工厂,蔬菜从育苗到成长完结全流程自动化。农业新科技加快赋能春耕备耕。昨日,记者造访了泉州市水稻、果蔬等育苗基地,科技化、规模化的育秧育苗形式正在为新一年的春耕生产注入微弱动力。
眼下正是芦柑种苗耕种、嫁接的关键时期,坐落永春县高垅村的大鹏苗木有限公司一片繁忙现象。
“去年在‘玻璃温室’培养的枳壳种苗,前不久刚刚从温室里搬运出来,正在进行嫁接。新的枳壳种子刚刚完结耕种。”走进玻璃温室,一盘盘养分钵规整排放,自动化喷淋体系正在喷水。永春县大鹏苗木有限公司高档农艺师潘建铮介绍,该玻璃温室于2023年年末建成投用,面积约800平方米,大多数都用在柑橘种苗的培养。“咱们引入智能化设备,可操控温室内的温度、湿度,一起引入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,经过长途监测等完结才智化灌溉。”
经过玻璃温室培养,枳壳种子一个月左右可发芽,出苗至0.8厘米就可进行嫁接。潘建铮表明,玻璃温室智能培养,不只省工省力,还极大进步了种苗的出苗率,种苗的质量也更好。
人工耕种精准落籽,数千株蔬菜麦苗在恒温恒湿环境中舒展新绿……坐落永春县岵山镇的泉州科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锯齿大棚里,上海青、小白菜、西红柿、红椒等各类农作物种苗正在发芽,整个育苗进程有条有理。
“经过智能化、集约化育苗,可以缩短育苗时刻,进步成活率。”科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其森介绍,基地引入移动苗床、移动喷灌等设备做智能蔬菜育苗,经过无土栽培技能和农业物联网环境监督测定体系,完结蔬菜栽培的科学化和规模化。“数字智能与水培技能的有机结合,大大节约了蔬菜栽培的人力本钱和肥料本钱,成苗率到达98%,蔬菜均匀亩产量添加50%以上。”
在南安市水头镇顺和家庭农场的智能育苗中心内,水稻育秧作业如火如荼。工人将育秧基质倒入育秧盘,再由全自动育秧流水线精准完结填底土、喷水、耕种、覆土等一系列工序。随后,撒好种子的秧盘被送入立体循环运动式育秧设备做培养,该设备能对禾苗的温度、湿度、光照强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细心的检测与精准调控。
“立体循环运动式育秧优势明显。不只可节约80%禾苗用地,还缩短育秧周期约7天,15到20天即可育完一批次禾苗,有用规避了恶劣气候。”南安市农业机械化开展中心高档工程师黄春福介绍,智能育苗培养出来的禾苗密度适中,很合适机械化插秧,有利于完结育秧到插秧的全程机械化。
记者从市农业乡村局得悉,到现在,全市建成水稻智能育秧基地16家,培养的禾苗可供3万多亩稻田用秧。(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颜雅婷 陈小阳 )